首页 >孤儿药
FDA批准卡非佐米联合运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
发布时间:2015/08/25

美国安进公司(Amgen)宣称FDA批准卡非佐米注射液联合来纳度胺和地塞米松治疗曾接受过1-3种治疗方法的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安进公司研发部门的执行副总裁Sean E. Harper 博士说:“卡非佐米的这项扩展的适应症为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一项新的治疗选择,为这一常见血液肿瘤实际存在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帮助。卡非佐米在3年内获得第二项适应症的批准,说明该药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关键性药物,凸显我们致力于促进这种富含挑战的疾病的治疗。”

FDA批准卡非佐米的这项扩展适应症基于ASPIRE的研究数据。该研究显示,与单独使用来纳度胺和低剂量的地塞米松相比,三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患者,其生存期延长50%(8.7个月),同时疾病没有发生恶化。KRd(三药联合使用)无进展生存期平均值为26.3个月(95%可信区间23.3-30.5个月),而Rd(来纳度胺和地塞米松联用)为17.6个月(95%可信区间15.0-20.6个月)。卡非佐米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肺炎(1%)、心肌梗塞(0.8%)和上呼吸道感染(0.8%)。

ASPIRE负责人Keith Stewart博士说:“卡非佐米可产生深远效果的治疗原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同时疾病未发生恶化。”    

更多卡非佐米的调节性运用正在进行,且在全球权威医学机构使用。

多发性骨髓瘤是第二常见的血液肿瘤。在美国,大约有96,000患有或曾经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估计2014年新增病例数超过24,000人,且估计死亡人数达到11,090人。

关于ASPIRE

国际性的3期ASPIRE随机试验(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进行对照,研究对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来评估卡非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低剂量地塞米松,对照来那度胺和低剂量地塞米松,对已接受1-3种治疗方案后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该试验主要评估PFS,也就是从治疗起始到疾病恶化或死亡的时间。第二项评估内容包括生存率(OS)、总有效率(ORR)、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疾病控制率、生存质量(HR-QoL) 和安全性。 相对于仅使用来那度胺和小剂量地塞米松,患者随机分配以接受卡非佐米(在第一疗程的第1、2天使用剂量为20 mg/m2, 在第一疗程的第8、9、15、16天逐渐上升至27 mg/m2 ,并在之后的疗程中的第1、2、8、9、15、16天继续使用)治疗, 此外标准化使用来那度胺(25 mg /天,连续使用21天,停7天) 和低剂量的地塞米松(40 mg/周,在4周疗程中)。参与这项研究的患者包括北美、欧洲和以色列随机分配的792名患者。

生存率结果没有通过预先规定的期中分析的早期停止界限,在期中分析中,KRd组中有143例死亡(36.1%),而Rd组中有162例死亡(40.9%)。KRd组的总有效率为87%而Rd组为67%。KRd组有14%同时Rd 组有4%获得了近乎完全的缓解。 KRd组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是28.6个月 (95 %可信区间, 24.9 to 31.3 个月),而Rd组为 21.2个月 (95%可信区间, 16.7 to 25.8 个月), 因30天最终剂量副反应导致的死亡率两者大致相等。KRd 组和Rd组相比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包括心脏病(3 %与 2 %),感染(2 %与 3%), 肾病 (0%与小于1%),其他副反应 (2 %与 3%)。KRd组报道过60例严重副反应而Rd组报道过54例。KRd组和Rd组最常见的严重副反应包括肺炎(14%与11%),呼吸道感染(4 %与1.5%),发热 (4%与1%)和肺栓塞(3%与2%)。KRd组有26%,而Rd组有25%的患者因副反应终止治疗。因卡非佐米的副作用导致终止治疗者达12%。

ASPIRE的数据在第56届美国血液学年会上发布,并在2014年12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

关于卡非佐米注射液

卡非佐米注射液建议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用于治疗曾接受过1-3种治疗方法后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卡非佐米同时被FDA推荐为单一药物用于已接受过至少两种治疗方法(包括保特佐米和免疫调节剂)且在完成治疗后的60天内仍有疾病发展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批准是基于反应率的数据。存活率或症状的改善等临床获益没有发生变化。

卡非佐米由Onyx制药有限公司生产,Onyx制药是安进的子公司且持有卡非佐米全球的研发权和商业化权利。


原文链接:http://checkorphan.org/news/fda-approves-kyprolis-carfilzomib-for-combination-use-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relapsed-multiple-myeloma

本文由中国罕见病网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