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孤儿药
全球最“高大上”药品
发布时间:2014/05/12

孤儿病受关注度提高

孤儿病是指盛行率低、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孤儿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常见的有白血病、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苯丙酮尿症、白化病、法布瑞病、成骨不全症、戈谢病等。

由于绝大多数孤儿病属于遗传病,即使病人在出生后不出现症状,也会伴随病人一生。然而,在当前已经确认的7000多种孤儿病中,仅有1%的孤儿病找到了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随着各国医疗保健状况的改善,许多国家开始真正认识和理解到孤儿药的作用和地位,且将自身的医疗保险政策覆盖到孤儿药。

然而,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对该疾病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义,但由于某一疾病的发病率跟人种、遗传背景、地域有着密切关系,某个地方或者某个特定群体被视为孤儿病的疾病,在别的地方却可能很常见。“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若按照欧美等国的定义,应当可视作孤儿病了;而在我国,则不一定。”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广州新药研究所所长储结根举例说明。

因而,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世界各国对孤儿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各国对孤儿药的关注点也不尽相同。据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医药行业研究员赵镇介绍,国际上对孤儿病的界定一般有三种:一种以病例数界定孤儿病,代表国家是美国、挪威、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另一种以发病率界定罕见病,代表国家是欧盟成员国、新西兰;第三种是将特异病种定义为孤儿病,这种情况较少,以我国香港地区为代表。

然而,我国目前依旧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的孤儿病定义,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发病率)来划分孤儿病和普通病。尽管在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第三十二条以及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中,有提及孤儿病、特殊病种等情况可减免临床试验例数,但两者也未指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对此,北京万全制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宋雪梅分析道,按照以病例数界定孤儿病的方式,美国的孤儿病为每年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的疾病,日本则是指患者人数在5万以内的疾病;根据我国的人口情况,孤儿病应是指患者人数在50万以内的疾病比较合适。

市场及利益的诱惑

正因为孤儿病逐渐引起各国的关注,孤儿药的研发也开始受到重视。储结根指出,发达国家对于孤儿药给予的政策倾斜是相当充分的,有特殊的审批程序、专利保护等,这对于制药企业而言有着较大吸引力。

然而,在本报官方微博粉丝“@魉皇鬼无用”看来,令制药企业,尤其是欧美制药企业“倾心”孤儿药的原因除了孤儿药受到特殊政策保护,还在于:一方面,当下绝大部分制药企业都面临着研发乏力的局面;另一方面,随着对于疾病的深入了解和检测能力加强及基因检测的运用,药物的适用范围会渐渐缩小。同时,孤儿药的竞争压力比较小,几乎一个疾病就一种药品,因而愈来愈多的制药企业开始抢滩孤儿药市场。

赵镇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随着研发难度的加大和盈利能力的降低,传统药物正在慢慢没落。“以研发为例,新药研发的最重要关口是临床试验审批,这也是耗资最多、审批通过难度最大的一环;但孤儿药一般对临床的样本数、规模都有较大的放松,可以大大降低孤儿药的研发风险。”他进一步指出,在各国现在对孤儿病病学理解越来越深的基础上,欧美制药巨头们意识到孤儿药之前隐藏的经济价值——孤儿药解决了亟待解决的医疗需求并能从其独特的定价结构中获益颇丰。

事实上,孤儿药的经济价值早有成功的“市场先锋”加以佐证。例如,已有报道称,癌症孤儿药Rituxan是世界上盈利能力第二的药品,仅落后于重磅炸弹Lipitor;世界上价格最为昂贵的单一药物soliris,该产品用来治疗一种名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罕见疾病,患者每年的治疗费用高达40.95万美元,去年其销售额为2.95亿美元。

全球孤儿药市场的发展也令制药企业瞩目。汤森路透数据表明,2001-2010年间,全球孤儿药市场的增长率为25.8%,优于非孤儿药市场20.1%的年均增长;2011年全球“孤儿药”市场销售额为500亿美元,占全球医疗市场约6%。同时,预计2018年,孤儿药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27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在2012年到2018年间将达到7.4%,是全球处方药市场(不含通用名药物)增长率的2倍。彼时,孤儿药的市场份额将占到全球处方药市场的15.9%,而1998年时该数字仅为5.1%。

“欧美等地区制药巨头抢滩孤儿药市场首先是市场原因,即可以从中获利;其次还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因,因为孤儿药的市场推广可以更多地和公益项目结合,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宋雪梅补充道。

制药巨头加速排兵布阵

鉴于全球孤儿药市场的广阔前景及其带来的丰厚利润,包括辉瑞、诺华、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等制药巨头近年来都加速在孤儿药领域的排兵布阵。

据了解,早在2009年,辉瑞就与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Protalix达成协议开发用来治疗戈谢病的药物,开始涉足孤儿药市场;同年,罗氏公司以468亿美元全资收购生物技术公司基因泰克,充分利用其在生物制药领域里的专业知识进军孤儿药领域;2011年,全球第三大制药企业赛诺菲以逾201亿美元收购孤儿药巨头美国健赞,借此进入孤儿药市场。

此外,诺华制药也十分关注孤儿药市场,旗下不仅有年销售额已达50亿美元,针对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重磅产品孤儿药格列卫;而且还有目前已为NCCN、ENET等多个国际治疗指南推荐的,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选药物之一——善龙,唯一被证明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控制症状和抗肿瘤作用的生长抑素类似物。

“总体来说,国际上的孤儿药市场集中度还不算很高,属于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态势。”赵镇指出,据国外数据表明,全球约有110家制药企业生产经营孤儿药品种,但由于绝大部分孤儿药存在特殊性、需要新技术,因此大多数是生物技术企业在进行孤儿药开发。例如,在美国,很多中小生技公司(可能超过60%)研发孤儿药,但孤儿药的主要市场还是被大的综合性医药企业所占领。目前,全球综合实力排名前十的制药企业拥有超过50%的孤儿药,诺华、强生、葛兰素史克、辉瑞、阿斯利康和罗氏便是其中的代表公司。

实际上,制药巨头们及制药行业对孤儿药的追捧,就直接反映在批准上市的孤儿药的数目上。在美国的孤儿药法案实施前,即1983年前,FDA批准的所有新药中,总共只有38种是用来治疗孤儿药的;而该孤儿药法案通过以后,从1983年1月到2004年,共有1129种不同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品以孤儿药审批途径进入临床实验,最终有249种孤儿药被批准上市。

同时,在过去6年中,FDA批准的孤儿药所占比例为33%-37%。如今,美国通过认证上市的孤儿药已有410种。这也意味着,未来全球孤儿药市场的竞争者也会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