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自救式药物研发2 | 《基因检测报告解读及遗传咨询》
发布时间:2025/08/23

导语2025年7月12-13日,蔻德罕见病中心与瑞鸥公益基金会在杭州联合主办患者社群推动药物研发赋能会暨全国罕见病患者组织网络年会。

 

会议以 “患者社群推动自救式药物研发” 为核心,形式与内容有新突破。围绕药物研发全流程设四大主题分享,邀多领域专家参与,通过四个工作坊促进患者与专家深度交流,旨在解决各阶段核心问题,沉淀经验、形成共识、助力行动。

 

此次赋能会吸引66个疾病的120位代表,含39个患者组织代表。会上特设 “微光博物馆”,参会者的信物成为情感桥梁与对话媒介,传递个体故事的温度与力量。

 

蔻德罕见病中心将通过连载发布本次赋能会的相关内容,本篇为系列内容1,您可通过文尾[相关阅读]了解本系列全部内容。

 

翟腾《基因检测报告解读及遗传咨询》

 

遗传学博士翟腾分享的主题是《基因检测报告解读及遗传咨询》。

 

在罕见病诊疗领域,基因检测已成为破解病因的核心工具。华大基因翟腾博士系统解析了基因检测报告的解读逻辑与遗传咨询要点,为患者与临床医生提供了从检测选择到结果应用的完整指南,揭示了精准诊断对罕见病诊疗的关键价值。

 

1罕见病与遗传病:并非完全等同的概念

 

罕见病与遗传病常被混淆,实则存在差异。罕见病涵盖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也包括罕见感染、过敏等非遗传疾病;而遗传病特指因遗传物质改变引发的疾病,约占罕见病的 80%。根据 OMIM 数据库统计,目前分子机制明确的单基因遗传病已超 6400 种,综合发病率接近 2%,但由于种类繁多、表型复杂,42% 的患者需一年以上才能确诊,40% 曾被误诊,诊断之路异常坎坷。

 

遗传病主要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线粒体病等。其中,单基因病由单个基因变异引起,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基因检测的主要对象。

 

2检测技术选择:从全外显子组到全组基因组

 

目前临床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

 

全外显子组测序(WES) 聚焦基因组中1%-2%的蛋白编码区(外显子组),可覆盖约85%的单基因病致病变异,是性价比最高的检测手段。其优势在于能解读OMIM 数据库中5000多个明确致病基因,还可检测线粒体基因、深度内含子致病位点等。研究显示,对未确诊病例进行WES重分析,可提升10%-15%的诊断率,其中75%得益于新致病基因的发现。

 

全基因组测序(WGS)则覆盖全部30亿碱基对,除外显子组外,还能检测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及部分动态突变等,是临床疑难病例的终极解决方案。其适用场景包括:临床表型复杂,无法判断其是染色体病还是单基因病。

 

选择原则:若临床诊断明确,WES足以满足需求;若表型复杂、涉及多系统,WGS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3报告解读核心:基因、变异与遗传模式

 

一份规范的基因检测报告应包含关键信息:基因名称(如 FBN1)、染色体位置(如 chr15:48829826)、变异类型(如 c.718C>T)、氨基酸变化(如 p.Arg240Cys)、基因型及致病性评级。

 

解读步骤可分为三步:

 

 确认基因与变异:基因名称需为官方符号(大写字母 + 数字),避免别名混淆;变异描述需遵循HGVS命名规则,注意不同转录本可能导致的表述差异(可通过专业工具如Mutalyzer转换验证)。

 

 匹配遗传模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需检出杂合致病 / 疑似致病变异;隐性遗传需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X 连锁遗传则需结合性别判断(男性半合子、女性杂合子)。

 

致病性评级:依据ACMG指南分为5级—— 致病(P)、疑似致病(LP)、意义未明(VUS)、疑似良性(LB)、良性(B)。仅 P/LP 且符合遗传模式的结果可视为阳性。

 

例如,马凡综合征(AD 遗传)患者若检出FBN1基因杂合 LP变异,且表型相符,即可确诊;而隐性遗传的胱硫醚β 合成酶缺乏症,需检出两个来自父母的致病变异(复合杂合)才成立。

 

4常见误区: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关键

 

临床实践中,以下误区需警惕:

 

略检测局限性:WES无法覆盖所有变异(如大片段染色体异常),WGS也不能解决多基因病或环境致病问题。

 

隐瞒临床表型:检测仅解读与表型相关的基因,隐瞒症状会导致漏检。例如,癫痫患者未提及智力低下,可能错过 CLCN4等相关基因分析。

 

拒绝家系检测:单人检测难以区分变异来源(如顺式 / 反式),家系验证(尤其是 Trio 检测,即先证者 + 父母)可提升致病性判断准确性,如区分新发突变(再发风险约 3%)与遗传变异。

 

误判 VUS 意义:VUS致病性概率跨度 10%-90%,需结合证据项,而非直接视为阴性。

 

5案例实证:从检测到诊断的实践

 

血管神经性水肿案例:患者表现为反复水肿,WES检出 SERPING1基因 c.1397G>T杂合变异(已知致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验证显示患者亲属均携带该变异且表型相符,最终确诊。马凡综合征家系:母亲因晶状体脱位、气胸确诊,WES 检出 FBN1基因 c.2678-2A>G杂合变异(LP);女儿检测显示相同变异,虽表型较轻(晶状体半脱位),仍确诊为轻症患者,体现临床异质性。

 

基因检测是罕见病精准诊断的 “利器”,但需结合规范解读与家系协作。从检测技术选择到报告解读,每一步都需严谨对待。随着技术进步,WES/WGS的诊断率持续提升,而遗传咨询的规范化将进一步推动罕见病的精准治疗与生育指导,为患者家庭带来希望。

 

蔻德罕见病中心&瑞鸥公益基金会将持续关注和参与推动罕见病患者社群推动药物研发这一议题的工作。如您对这一议题有兴趣,希望参与交流、进行项目合作、提供其他支持等,都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请您留下基础信息,我们会及时与您取得联系,共同为罕见病患者社群早日实现有药可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