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一种罕见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分别由于缺乏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引起。传统的血友病治疗依赖凝血因子注射,但注射频次高、不方便,且价格昂贵。有数据显示,我国血友病患者普遍采用低剂量的治疗方案,整体看出血控制不佳。
基因疗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在普遍探索的血友病长效治疗方案,有望实现“一次治疗,终生有效”的治疗效果。本月,中国首个血友病基因治疗药物波哌达可基注射液正式获批,这是全球第四款、亚洲首款血友病基因治疗产品。
首个上市的国产基因治疗产品背后,经历了哪些挑战?基因治疗产品的上市又能为血友病患者带来哪些治疗的希望?近期,罕见病信息网就此专访了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PI)、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张磊教授。
以下是张教授的受访实录。
Q=罕见病信息网
A=张磊教授
Q:作为中国首个血友病基因疗法研究牵头人,新技术应用之初遇到了哪些挑战?
A:2019年启动血友病基因疗法研究时,我们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
首先,作为创新疗法,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对基因治疗持审慎态度,需通过充分沟通论证才能获准开展临床试验。
其次,患者对基因治疗认知有限,存在安全顾虑,如担心基因疗法的副作用等,我们通过加强科普教育,帮助其理解治疗的潜在获益,最终获得患者的认同与参与。
第三,虽然国际已有相关产品上市,但国产基因治疗药物首次应用于人体仍具不确定性,尽管已完成系统的临床前研究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未知的风险。
得益于科研团队、临床专家和患者的共同努力,2019年临床试验得以顺利开展。
Q:作为该项目的主要研究者(PI)您的信念和信心来自哪里?
A:基因治疗概念的提出已有三十余年历史,其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有成功的案例,也有不成功的案例。自2010年起,国际上血友病的基因疗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持续关注近十年来国际技术迭代、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数据和长期疗效。
欧美患者近十年的疗效数据证明,血友病基因疗法是有安全性和疗效的保障的,这为我们在2019年启动自主研发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基于国际经验和本土创新,我们有信心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中国基因治疗产品,为血友病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Q:首个患者的入组治疗背后,团队如何打消其顾虑?基因疗法又为患者带来了哪些治疗价值?
A:在首例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前,我们系统性地向其介绍了基因治疗的原理、国际发展历程及现有临床数据,并详细阐述了此次临床试验的药品特点、生产工艺及动物实验验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充分的科普宣教,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理解。
患者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说“你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是第一个吃‘中国’螃蟹的人,国外的螃蟹已经被外国人吃过了,过去的十年已经证实了基因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中国,实际上是更新迭代的产品,我相信我们中国人做的产品一定不会差于国外,甚至会好于国外的产品。”这给了患者极强的信心。
实际上也是如此。治疗后11周,患者凝血因子水平即恢复正常且未再发生出血事件。至今五年多的随访显示其凝血功能持续稳定,再也无需输注凝血因子。这一成功案例不仅为后续患者入组提供了示范,也为企业开展后续临床试验奠定了信心基础,最终良好的数据结果推动该药物在国内成功获批上市。
Q:基因疗法能给患者带来怎样的获益?
A:接受基因疗法后,患者的凝血因子长期稳定在正常水平,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这能极大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此外,患者如果有外伤或手术需求,凝血因子回归正常能使患者得到更多治疗的可能,且无需再储备凝血因子、面临大出血的风险。
有一位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因为常年的反复出血造成关节畸形,虽然基因治疗后凝血因子回归正常,但已经致残的身体无法逆转。患者主动联系医院希望进行膝关节置换。
最后,在医学团队的共同协作下,我们完成了全球首例接受基因治疗后,在无需凝血因子IX替代治疗条件下完成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血友病B病例。最终患者的恢复非常好,他是蒙古族人,如今已经重返马背。
我们也将这一案例写成报告,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引起了世界轰动。这也展示出我们中国血友病的基因疗法技术与国际不相上下,甚至更好。
Q:想要接受血友病基因治疗,患者需要满足哪些标准?治疗上有哪些流程?
A:目前血友病患者接受基因治疗需满足严格的入选标准:首先患者需年满18周岁;其次需确诊为严重凝血因子缺乏且伴有反复出血症状;此外还需接受全面的体检,包括肝炎筛查、病毒感染检测及抗体检测等在内的全面体检评估。根据经验,约30%-40%的血友病B患者符合治疗条件。
符合条件后,患者就可以进行治疗。治疗方法相对比较简单,通过静脉输注给药,通常1天即可完成。
最关键的是后续的随访管理,初期需密切监测凝血因子提升水平及可能的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待凝血因子表达稳定后(通常需1年以上),仍需定期复查以评估药物长期安全性和疗效稳定性。同时需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包括避免饮酒等肝脏保护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基因治疗作为当前先进的治疗技术仍存在一定风险,主要包括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潜在的基因突变,以及可能引发的免疫反应和抗体产生等问题。这也对医疗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密切监测治疗全程及长期随访中的各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持续提升对药物副作用的预判和认知能力。同时,医疗团队还需及时关注全世界基因治疗的进展,随时提高自身诊疗水平。
Q:AAV基因疗法的长期有效性一直是医患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在这方面是否有一些业内的共识或进展?
A:国际临床数据表明,血友病基因治疗已展现出显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美国自2010年开展首例治疗至今15年的随访显示,患者持续保持良好治疗效果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我国自2019年实施首例治疗以来,五年期的临床观察同样证实了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持久有效性。
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确保"一次治疗、终生治愈"的终极目标,但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实现血友病的终生治愈已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期待的现实前景。这一创新疗法正在为血友病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治疗希望。
Q:中国在基因疗法技术方面和国际的接轨程度如何?
A:目前国际上已有三款血友病基因治疗产品获批上市,其中包括两款针对血友病B和一款针对血友病A的治疗产品。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第四款血友病基因治疗产品已于2025年4月成功获批,相较于国外首款产品2022年的上市时间,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差距约为3-5年。
不过我相信,通过医学专家、科研人员及企业的协同创新,中国的基因治疗产品会越来越多。同时,伴随持续的技术迭代升级,中国基因治疗产品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会不断提升。
同时,中国的基因治疗产品在研发和生产成本方面也有优势,相比国际费用肯定会大幅下降。这不仅是由于中国庞大的患者基数带来的规模效应,还得益于“中国制造”能凭借突出的价格和疗效优势吸引全球患者来华治疗。
让中国研发的高品质、可负担的基因治疗产品惠及全球患者,正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愿景。
Q:您曾感慨“这场治愈梦,我做了二十年”。如今梦想成真,您对患者群体有什么想说的?
A:随着基因治疗技术更新迭代,也随着科学家和医学团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基因治疗产品的效果会越来越好、安全性会越来越高。未来,我相信通过业内各界的协作努力,可以让血友病患者实现治疗可及,愿每一位患者能够实现治愈之梦!
张磊教授
专家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副主任
血液与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天津市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基因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 主任
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 理事长
Global Medical Genetics 主编
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天津市“津门医学英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