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脐带血技术新成果:他们储存的脐带血派上了大用场
发布时间:2020/05/01

脐带血的收集。

脐带血的收集。

  中新网山东新闻4月29日电 唇裂俗称“兔唇”,是一种口腔颌面部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其显著表现为上唇开裂、鼻部塌陷。据统计,在我国,新生儿唇腭裂的发生率约为1∶1000。

  目前全球普遍认同的是综合序列治疗方案。首先是正畸治疗,为修复创造有利的硬组织条件。常规唇腭裂修复术一般安排在患儿出生后3~6个月,还可根据情况择机安排二次手术。

  兔唇或口面裂,按照表现型来讲分为以下三类?单独唇裂,单独腭裂,或伴有腭裂即唇腭裂。按照发育缺陷上来分为:?单侧唇和/或腭裂,也可以是双侧性唇和/或腭裂。从缺陷程度上可以是仅影响部分组织的亚临床型,不完全型或完全型。

  兔唇孩子具体会有什么样影响呢?

  唇裂患者唇部留有裂隙,单侧或双侧,常在一侧鼻孔中央的直下方,大小不一,大者可达鼻孔内,并常伴有鼻翼塌陷。唇腭裂有碍美观,还可造成吸吮功能障碍,切牙发育畸形、突出,前牙牙槽裂开等。影响吃奶,病儿吃奶时很容易误吸入呼吸道,引起气管炎、肺炎等。因为不能正常哺乳,天长日久病儿会发生营养不良及各种营养障碍。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唇是构音器官之一,唇裂病儿说话时吐字不清,影响发音。鼻唇沟加深:鼻唇沟是人面部的一个体表标志,每个人都会有,深浅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深,一般在25岁即开始出现加深的趋势,此后会随着面部的组织松垂而逐渐加重。

  而最新的研究表明,使用从脐带血中提取的干细胞可能帮助减少唇腭裂患儿所需的手术次数。哥伦比亚的科学家在《颅面外科杂志》刊发了一篇文章“干细胞移植在唇腭裂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其初步研究结果证实,来自脐带血的干细胞能帮助婴儿唇腭裂的修复,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瘢痕形成。

  从2007年到2016年,9名新生患儿通过产前超声确诊为唇裂或唇腭裂,进入干细胞组(治疗组)。另有9名病情相近的患儿加入对照组,接受除干细胞以外的其他治疗措施。

  干细胞治疗组9名患儿出生后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脐带血)被收集,研究者从中分离出干细胞,经过处理后分管冷冻保存,以备后期的多次手术时使用。

  9名患儿中,有5人只有唇裂,4人伴有腭裂。最长随访时间为10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随访结果表明,干细胞治疗组患者唇部软组织炎症反应较轻,瘢痕肥大较少,术后无上颚瘘或裂开,软硬腭间纤维化程度较轻。统计学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组唇部炎症过程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脐带血逐步成为众多疾病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干细胞的扩增技术的发展,显著增加应用的干细胞数量,从而更好的推动这些细胞在唇腭裂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脐带血是干细胞的丰富来源之一,脐带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成体细胞,包括骨和软骨。由于是来自新生儿的血液,脐带血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

  提到脐带血,人们通常会联想到白血病,或者其他血液系统疾病。但实际上,脐带血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已被用于80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脐带血有了三大新的应用趋势:罕见病、再生医学以及结合新技术。

  脐带血对于儿童罕见病的尽早治疗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脐带血含有的丰富干细胞,使得各国科学家都高度重视脐带血在再生医学领域的作用,全球与脐带血干细胞相关的临床研究数量不断增加。

  脐带血除了有干细胞,还有大量的免疫细胞。目前,CAR-T、CAR-NK等免疫技术方兴未艾,但有一些患者并不便使用自身的免疫细胞,而脐带血则具有提供现成免疫细胞产品的潜质。

  此外,脐带血干细胞未来还可以与基因编辑技术结合,给一些遗传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脐带血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价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