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如何影响预后效果?
发布时间:2019/04/15

Wilson病(WilsonDisease,肝豆状核变性,铜贮积疾病)是一种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扰乱肝脏铜代谢的罕见遗传病。随着肝脏中胆汁无法清除铜,铜会在肝脏、眼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积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和神经系统问题。由肝病学家Peter Ferenci领导的维也纳医科大学(Meduni Vienna)研究人员们发现,一种最近描述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维生素A代谢抵御脂肪肝,并确保Wilson病患者预后更好。未来这一发现可能被证明在此类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面非常有用。

根据Ferenci的发现,所识别的基因“HSD17B13”在维生素A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计划的后续研究将确立Wilson病患者能否从这一研究以及维生素A潜在治疗中获益。整体而言,每四个人中有一人(约26%)携带这种基因突变。“我们可以假设HSD17B13基因在Wilson病的进展中扮演关键角色,”Ferenci.解释说,“没有该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本着精准医学的精神,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疾病将如何发展。

在一项2018年发表于《肝脏病学》(Hepatology)杂志、备受推崇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蛋白质ATP7B——“Wilson病基因”,存在数百个突变——无法提供任何关于预后的确切信息。

Wilson病可潜伏多年,经常是偶然被发现。该病年龄范围很大:维也纳已知年龄最小的病例是一名2岁儿童,最大的患者74岁。甚至症状也各不相同:该病可长期无症状或表现为严重的肝损伤、眼中Kayser-Fleischer环(角膜变化)和神经系统问题,包括肢体抽搐或震颤等运动障碍,甚至口齿不清和吞咽困难。“此外,通常还有精神障碍,比如强迫行为至精神病,”Ferenci.补充说道。

外文:Wilson Disease: Genetic mutation "protects" against fatty liver and ensures better pro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