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NUP160是不是致病基因?13年后终于找出真相
发布时间:2019/03/29

作者:吴志 李政

家在宁德市的女孩小怡,长得乖巧可爱,由于患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15岁时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16岁时接受肾移植,“天来横祸”让她的父母揪心不已。2005年以来,全军儿科疾病诊治中心、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儿科医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跨越中美两国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最终“擒获”导致小怡患病的致病基因NUP160。

微信截图_20190330141957.png

3月25日,国际最顶尖的肾脏病刊物——《美国肾脏学会杂志》(JASN)的电子版,正式发表了该院儿科医生余自华、赵锋等人的题为《NUP160基因突变参与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研究报告。此项历时1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NUP160基因应纳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断基因包,以确定携带NUP160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的其他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不仅将造福于更多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而且还将推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具有较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前景。

从“独钓”到“撒网捕鱼”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据报道美国16岁以下儿童的年发生率为 2/10万~2.3/10万,累积发生率为16/10万。我国的住院患儿统计,该病约占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21%~3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口服糖皮质激素一直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法。根据患儿对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被分为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和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其中,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预后差,50%的患儿将在5年内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微信截图_20190330142006.png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研究方面,遗传因素引起的肾小球足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已经发现50多个单基因突变可导致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但至今仍有大约70%的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不明,迄今仍是一项世界医学难题。

10多年前,全军儿科疾病诊治中心开始了对此难题的艰辛探索。“尽管我们的临床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大量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我们必须持续不懈地寻找其病因。”余自华主任医师说。

2005年,有一位家住宁德市的女孩小怡,7岁时患有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在15岁时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16岁接受肾移植;小怡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17岁时均因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引起的终末期肾脏病而病故。小怡被诊断为家族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从那时开始,余自华主任医师领衔的科研团队就开始对小怡进行基因检测,希望能够找到导致疾病的基因突变。他们最开始从已知的致病单基因开始检测,即利用第一代测序技术来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地进行检测,但检测完发现,已知的能够导致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均不是小怡患病的病因。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从原先只能“钓鱼”式的单个基因检测,升级为能够“撒网捕鱼”式的将人体2~3万个基因“一网打尽”,即第二代测序技术。于是,余自华主任的科研团队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小仪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在众多纷杂的测序结果中,发现小仪的NUP160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E803K和R1173X),但NUP160并不属于当时已知的能够导致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的致病基因。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后,余自华主任大胆提出“NUP160是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新的致病基因”,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去验证这个假设呢?

2015年,正在读博士研究生的王萍,在其导师余自华主任的指导下,通过小鼠足细胞试验发现,NUP160基因沉默可损伤小鼠足细胞,具体表现为抑制小鼠足细胞增殖、促进小鼠足细胞凋亡、诱导小鼠足细胞的自噬、增加小鼠足细胞迁移、影响足细胞相关分子的表达及其在细胞中的分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赵锋副主任医师在医院的资助下,远赴美国,花费1年时间完成果蝇实验。在果蝇模型中,证实NUP160基因E803K和R1173X是致病突变。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发现,小怡的肾病是由NUP160基因突变所致,其中1个突变来自父亲,另1个突变来自母亲。

该研究得到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丁洁教授在研究设计和促进合作方面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由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儿科科研团队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韩哲副教授研究团队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肾脏科陈楠教授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完成。第九〇〇医院儿科先后10余年的儿童遗传性肾脏病科研历程,培养了12名儿童肾脏病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在国内外发表数十篇科研论文,其学术思想引起了肾脏病学界的关注。

尿检是排查肾脏病的“金标准”

在全国3.6亿儿童中,估计肾脏病患儿约300多万,每年有数千名儿童进展至慢性肾衰竭。由于肾脏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孩子不痛不痒,很容易被忽视。但如果肾脏病诊疗不及时,可能会逐步发展到慢性肾衰竭,一旦到了终末期,就需要进行替代治疗,如透析治疗、肾移植等,不但花费昂贵,且危及生命。

血尿、蛋白尿是肾脏病的重要表现,对于镜下血尿,它看不见、摸不着,如果不通过尿常规检查,很难发现它。若孩子尿常规检查发现尿隐血、尿蛋白阳性,家长要重视,需到儿童肾脏病专科就诊,以确诊是否是血尿或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是肾脏病筛查的“金标准”,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被称为体外无创伤性肾活检。肾脏病早期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临床上通常采用尿常规进行检查,对血尿、蛋白尿的出现及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患儿肾脏受累、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九成以上的肾脏病,通过普通的尿常规检查即可发现疾病,常用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家族性血尿等疾病的检查。余自华主任建议,孩子在上幼儿园前,至少要检查一次尿常规,一旦发现存在尿隐血阳性或蛋白尿,应找儿童肾脏病专科医生就诊或咨询。

近年来,作为全军儿科疾病诊治中心,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儿科加强了儿童肾脏病专科建设。目前,他们已建立了儿童肾脏病的诊断流程和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法,全力打造儿童肾活检、肾脏病病理诊断、肾脏病基因诊断、儿童透析和儿童肾移植等五个技术平台,开设儿童肾脏病专科门诊,并建立了儿童肾脏病登记和随访制度。此外,他们还开展了肾脏病理查房,提高儿童肾脏病的诊疗水平,增强了教学效果。该科在儿童肾脏病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协调发展,被全军儿科学专业委员会确定为全军儿童肾病研究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