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罕见病发展中心(CORD)、树兰医疗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将于2016年9月22日-24日在杭州香格里拉酒店隆重举行。届时,我们将联合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探讨中国罕见病工作如何更高效、实际地推动。本次大会我们将邀请到辛辛那提(Cincinnati)大学儿童医院教授(终身),博士生导师黄涛生老师作为大会的发言嘉宾。在大会前夕,我们就黄教授在线粒体病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采访和关注。
嘉宾介绍
黄涛生,辛辛那提(Cincinnati)大学儿童医院教授(终身),博士生导师,粒线体病中心主任,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原为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遗传学、儿科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和心血管遗传部主任。
本次大会演讲题目:
细胞的能量加工厂——线粒体,在疾病和健康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谈研究线粒体病的困难和复杂性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线粒体疾病的复杂性。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线粒体疾病可以有线粒体基因组的突变或者核基因组的突变引起的。大家有一个误解,认为线粒体疾病就是有线粒体基因组突变引起的。实际上有差不多1500个核基因参与了线粒体的功能和结构,很多常见疾病可能是因为线粒体的功能下降引起的,有时候不一定有基因的突变。
因此我们说线粒体的疾病,并不是一个疾病,是几百种疾病。因此而构成了线粒体疾病的研究的复杂性性。
线粒体功能障碍除了引起罕见的线粒体疾病以外,还导致一些常见的疾病,比如说,神经退化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我们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就是疾病的复杂性。从遗传学来讲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疾病可能是罕见的,但是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就变得常见了。
介绍实验室主要工作
我们实验室的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近几年在新的致病基因的发现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就近几年,我们克隆不少的致病基因。
我们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干细胞的研究,主要是用于研究疾病的致病机理,以及可能的细胞治疗。第三,我们也建立了动物模型,比如说斑马鱼和老鼠的模型。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这些模型,找到可靠的治疗方法。
在常见疾病方面,我们把从线粒体疾病的研究过程中的发现应用到常见疾病,比如说衰老,这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线粒体的突变在此起非常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线粒体的突变明显升高,这尤其是给干细胞治疗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特谈线粒体替代治疗研究进展
在线粒体替代治疗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很多的进展,但是遇到很大的瓶颈。一方面是各个国家对线粒体替代治疗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除了有些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以外,只有英国是正式批准可以从事线粒体替代治疗的国家。
如果突变是在线粒体的基因组上面的,因为是母系遗传,只要母亲是携带者,所有的小孩都可能患病,这对希望有个健康小孩的母亲,是非常的痛苦的。我也呼吁在不久将来,各国政府有相应的措施。现在美国医学科学院已经对此有了相应的指南,希望美国的食品药品管理局能够尽快批准。
我们在寻找新线粒体替代治疗的同时,也希望能找到新的途径。首先,线粒体替代治疗比较复杂。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三个父母的小孩。即使是各国政府允许做线粒体的替代治疗,首先只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因为程序比较复杂,成功率的还不是特别高。此外,费用还是相当的惊人。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新的途径。就是说,一个携带的母亲,如果我们相应的降低有突变线粒体的比例,比如说我们母系遗传变成父系遗传或者母系/父系遗传,这样我们可以减少胚胎里面有突变的线粒体的比例,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传递。
对第五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期许
我希望通过本次高峰论坛,在中国对罕见病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因此,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能够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支持罕见病的研究和新药的开发。在美国罕见病的药物享有孤儿药的特权,专利受到更长时间的保护。这样因此而提高大家对罕见病的疾病的研究和开发药物的积极性。
此外通过这个会议,希望成立一些跟罕见病有关的协会。比如说在美国线粒体研究的协会里面,包括顶级的科研人员,病人的父母和病人,形成联盟,这样达到共同推进的目的。我发现这种效果非常好。科研人员和病人之间有互动,容易引起社会的重视。
欢迎关注第五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
http://www.hanjianbing.org/content/details_56_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