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静和石头
18世纪英国作家John Ruskin论及“不完美”,他说“这世上不存在左脸和右脸长得完全相同的人类,也不存在完美的叶子,更不存在完全对称的树枝。万物的变化和组合决定了其不规则性。驱逐世间的不完美,意味着摧毁表现力,抑制想象力,以及让活力丧失。万物皆有其可爱的一面,那些不完美的,则更可爱,全因他那神圣的不完美,人类的生活才被赋予了成就感,从而诞生人道——即,仁慈。”
今年的圣诞节,石头的妈妈晓静送给石头的圣诞礼物是一只鼓,因为石头喜欢敲击,看到小动物或者让他激动的情景,他就会用纤细的手指,啪哒啪哒地敲打着桌面和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和其他的孩子不同,七岁的石头还不太能够用言语来表达感情。他只能说出小兔,狗,猫等这些简单的单词,他不会说“鸭子”这个词,但是如果他见到小鸭子,就会嘎嘎噶地叫——这是他的独特之处。他能准确无误地发出“妈妈”和“外婆”这两个单词,不难想象,在他那医学家们都无法得出结论的神秘世界里,妈妈和外婆占据了怎样重要的位置。
七年前,石头尚在襁褓之中,软而柔弱的身体小得犹如猫咪,哭声尖细,有如猫叫,所有正常孩子应有的反应,抬头,伸手,咯咯地笑,他都没有,一喂奶就吐,似乎连吞咽的动作都无法完成。母亲的直觉让晓静坐立不安,她和石头的外婆于是跑遍了广州和北京的各大医院,最终的检查结果是“猫叫综合征”(译自法语“Cri du chat,是一种由第五号染色体(5p)短臂缺损”而引起的,罕见的基因异常症状。其罕见程度为五万分之一,目前除了物理治疗,还没有其他有效的药物疗法。它可发生于任何族裔,女孩的发生率比男孩偏高,其比例为3:4。猫叫综合征的孩子比正常孩子各方面发育迟缓,四肢无法同步完成大脑发出的指令。此外,因为低肌肉张力等因素,其发音,吞咽和吸吮等也受到影响,导致不能正常发音,只能吃流质食物,严重的无法自理大小便等等,我国把该罕见征列为一级残疾。尽管如此,奇迹却永远存在。一名患猫叫征的13岁美国男孩Coby就曾在Youtube上发布视频,呼吁人们去参加一个在加州举办的“猫叫征孩子聚会”,视频中的Coby除了声音尖细以外,能像普通的孩子一样,说出一连串风趣而流利的句子。这暗示了在同样被确诊的孩子中,其实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也说明了猫叫征孩子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拥有相同的情感需求,且智力发育有可能随着不断地训练,获得质的飞跃。
当然,当你全副身心地去爱,奇迹是否存在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也许是为什么我们总会看到有人可以24小时地守护在病床旁,面对着心爱的人又哭又笑,用最温柔的语调讲故事,即使那上面躺的是一个植物人。我以前不太相信这种极致,耐心和细腻的爱,当我决定做这个关于猫叫征孩子的专题,并亲眼见到了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石头和石头的妈妈晓静,我终于彻底地推翻了我的论断,并对之前的怀疑感到羞愧。
晓静和石头
晓静是个漂亮妈妈,秀气娇小,却驾轻就熟地开着一辆大吉普车。“原本我在外企工作,对自己一直要求很高,甚至希望挣的工资比石头爸爸的还要高。但是有了石头之后,只好把工作辞了,现在的我,是个全职妈妈。当然,偶尔我也会在网上做些时装销售,没办法呀,石头需要全天候的照顾,老二果果也还小,上学也需要接送。”我望着驾座上这个看起来不到三十岁的美丽女人,企图在她的笑容里找出一丝无奈,却只看到了坚强两字。
石头的爸爸为了家人的生活,北京深圳两头奔波,很少有时间在家。晓静把所有的家务事全揽下来,为了让石头上个好学校,她把家搬到了深圳市内一套月租上万的高尚住宅小区,自己重新装修了房子,给房东的旧沙发做了崭新的布艺,为石头布置了一个“榻榻米”式的房间,床垫被放置在地板上,周围环绕着软质地板胶,房子里充满了温馨的奶粉味道。
石头比我想像的要健康得多,和他握手时,他的手指强壮有力,就像刚刚学会抓东西的婴儿,充满了一股牛犊劲儿。他长着一张秀气的瓜子脸,单眼皮,白皙的皮肤有如雪花膏一般,如果不是戴着口水兜和尿不湿,走路有点内八,发音有点儿像鸟叫,他和普通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上学前要和妈妈拥抱,坐在大人的膝盖上,像小树熊般裹着大人的腰,不狠狠抱上一会不愿离开。
然而,我其实并不知道,石头能做出上述这些动作,是晓静和石头的外婆几千个日夜不懈努力的结果。
“单单低头这个简单的动作,我们就陪着他练习了一年。不断地鼓励他,在地面上扔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还有走路,对石头来说,也非常困难,三岁多了,他才能开始练习。那时候我们一家还在北京,在一家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学习基本动作。很多猫叫征孩子的父母不知道,以为越多的练习,越能让孩子尽快地走起来。还好,石头的老师告诉我们,其实过度练习是错误的。猫叫征孩子的髋关节发育迟缓,缺乏力度,腿部承受不了上身的压力,过多的练习反而会造成膝盖骨和脚板变形,膝盖像被毁坏的折叠椅一样弯曲不了,适得其反。所以我和石头的外婆每天都掐好时间陪石头一起练习,走上一会,再站上一会。每天让他站上20分钟,他站的时候,我们就给他唱歌,讲故事,为了让他能够坚持站下去。”
战胜精神上的压力,却远比教石头走路更困难。“我永远忘不了七年前,抱着几个月大的石头四处求医的日子。我和石头的外婆在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儿科等待诊断的结果,石头不肯用尿不湿,我们只好给他用传统的尿布。偶尔一次来不及换,就会出现不小心尿到地上的局面。那天,他外婆抱着他,站在专家门诊室内等候,我则坐在桌旁等待专家发话。石头不小心尿了,还滴湿了地板。他外婆赶紧拿纸巾来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被那位专家教训了一顿,最后那位专家冷冷地抛下一句话:别看了,脑瘫!没得治了!我怎么都想不到,这么残酷的诊断结果,竟然以这么粗暴的方式传达给我……”说到这里,晓静忍不住哭了起来。七年前,她和石头的外婆抱着石头在医院门口嚎啕大哭,那种悲痛和羞辱至今仍无法忘怀。她说你问我当时是什么感觉,我可以告诉你,当时我觉得五雷轰顶,简直就要崩溃了… … 幸好,当时有我妈在身边。
晓静的母亲生活在农村。在晓静眼中,她是一个很本份,知书达理的母亲。“我母亲年轻时患过癌症,大家都说治不了了。但是因为我和哥哥当时年级还很小,我母亲为了不离开我们,硬是活了过来。从我生下了石头那天起,母亲就一直守护在我们母子俩身边,石头是她一手抱大的,她对石头那无比的爱和耐心,让我深深地明白了什么叫感恩。我感谢我的先生,一直无怨无悔地爱着我和石头,感谢那些曾帮助过石头的人们,因为我知道,这是多么地不易。”
深圳市南山区残疾人联合会每个月会给石头发两百元的营养补贴,此外,深圳市福彩基金资助项目还会有一笔每年一万五千元的慈善基金,只要入了深圳户口,石头就可以申请。其他的一些机构,比如香港的某个慈善组织,还给石头送了一副多功能的轮椅。石头目前在深圳市南山区心海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学习,每个月的学费四千多,政府为其报销两千元。石头的医保和社保,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报销。此外,石头还会收到各个公益机构的款助,新年的压岁钱,大米和食用油等等。除了各项福利的申请手续比较繁琐以外,对深圳市政府近年对特殊儿童的优待政策,晓静基本上是满意的。她唯一的担忧是,她去世以后,石头没有人照顾,社会又不愿意接纳他。
石头的学校就在小区内,石头在那里接受肢体综合训练,学习蹲下和起立,爬行,扔球,冲滑板等动作。同时,也接受发音的练习和感觉认知的练习。石头很喜欢教他发音的老师,一个笑意融融的圆脸蛋大男孩,虽然已经下课了,还紧紧地拽着他的手,昂着头对着他笑。我禁不住向这位年轻老师提问:“当中文发音遇到到障碍时,是否能用英文发音来取代呢?比如狗这个词,如果中文音发不出来,用英文的'dog'来取代,会不会容易些?” 他微笑着答道:“Dog里面有g的发音,对石头来说可是一个大难关呢!”
告别石头和晓静,我就一直在思考发音老师的话。很多人,一定以为发出g音是一件天经地义,与生俱来的事情吧!因此我们才会对那些不能发出g音的人另眼相看对么?凭借这种在自然界面前,如此微不足道的能力来判断个体的价值,这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啊!我们是否因此而给自己制造了一个远比不能发出g 音更大的“难关”呢?——一个冰冷的,人人不知爱为何物的高端世界?这应该不是我们想要的吧!幸好,这世上还有石头和晓静,石头的外婆,以及无数为他们默默祈祷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