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盛夏,一桶桶“火热”的冰水浇遍全球,从名人大咖到普通民众都争先恐后淋个湿透。但冰桶狂欢过后,你是否真正了解了ALS?你又记住了多少罕见病呢?
“如果你以为罕见病仅仅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一小部分人的问题,那就错了。在我国,罕见病的患病人口至少有1680万人,而且这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据。”
虽然从单个病种上看,罕见病的发病率都很低,但由于罕见病的病种多达6000~7000种,所以实际上有着一个非常庞大的患病群体。如今,国内较为常见的罕见病有不正常细胞增生(瘤)、先天性代谢异常、呼吸循环系统病变、血液病变、免疫病变等,而在每个类别之下,又有许多具体的病症,如地中海贫血、血友病、苯丙酮尿症、成骨不全症和戈谢病等。
面对纷繁复杂的病种,也许对它们的了解,才是我们改变罕见病现状的真正开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冰桶挑战”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一夜成名,它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会影响大脑和脊髓中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细胞,并令运动神经死亡,使大脑无法控制肌肉运动,而肌肉则会因缺乏运动而逐渐萎缩。作为一种发病率在0.02‰-0.05‰左右的罕见病,目前美国已有3万ALS确诊患者,而这个数字在欧洲是1.5万。
ALS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令一个看似身体健康的患者,感到肌肉无力或者行动僵硬(如手臂或者腿部无力,也可能是吞咽困难等),且伴随着肌肉萎缩。用“渐冻”一词来描述这些病症非常贴切,因为该病患者的肢体往往是逐渐丧失活动能力的,直至完全失去行动能力。通常,ALS患者在确诊后的预期寿命是3~5年,但也有20%的患者可以存活5年以上,5%的患者存活期超过20年。台湾导演钮承泽的父亲就是这5%中的一员,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已经与该病抗争了40多年。
2015年3月,一家专门研发蛋白激酶抑制剂的医药公司宣布,其制造的马赛替尼(Masitinib)已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许可,可用于治疗ALS。这是一种新型口服给药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有限数量的激酶靶向治疗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它的出现,对于ALS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福音。
此外,就该病命名方式而言,“渐冻人”只是此类疾病患者的统称,除了ALS患者外,还包括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和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SBMA,又称肯尼迪病)的患病人群。
戈谢病
戈谢病(GD)是溶酶体贮积病(LSD)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会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网状内皮细胞内积聚。1882年,法国医生Phillipe Gaucher首先报道了此类疾病。它也是最普遍的遗传疾病,其概率大约为2.2‰。在总体人口中,其影响概率是0.01‰。据美国国家戈谢疾病基金的统计,目前有2500位美国人患有戈谢病。
2012年5月,一款名为ELELYSO的新药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开始作为酶替代疗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ERT),用于I型戈谢病成年患者的长期治疗,每隔一周注射一次。此外,在2014年8月19日和2014年8月28日,两款分别应用于I型戈谢病成人患者和儿科患者的药物也已获批并投入使用。
成骨不全症
频繁骨折、身材矮小、听力渐进性失聪、眼睛巩膜呈蓝色、紫色或灰色、严重者在母亲子宫内即并发多处骨折,这些都是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的典型症状。由于患者极易骨折,且该病是一种罕见的显性遗传性骨疾病,因此民间也将该病患者称为“瓷娃娃”。全人类各种族内男女均有发病,总发病概率在0.1‰~0.15‰左右,全球估计共有500万名OI患者。不过,目前中国还缺乏此类疾病患者的统计数据,按照以上比例估算,估计应有10万人左右。
该疾病目前分为8种类型,患者普遍表现为骨脆弱和骨畸形。严重者即使是一个轻轻的拥抱,也会让其骨折,如不及时接受救治,极有可能终生残疾。虽然目前此病症尚无治愈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和矫形手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有关各类罕见病的全面信息,大家可以通过罕见病发展中心(CORD)的相关网页(http://www.hanjianbing.org/)进行查询并做患者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