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蔻德罕见病中心与为爱深呼吸IPF关爱中心联合开展、勃林格殷格翰提供公益支持的《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及进展性肺纤维化患者诊疗状况及生命质量调研报告2024》正式发布。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和进展性肺纤维化(Progressive Pulmonary Fibrosis, PPF)是两类有相似病理生理特征、但临床诊治上有所不同的较为严重的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在欧洲和北美地区IPF的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3到9例;东亚地区发病率略低一些,年发病率在每10万人1.2到4.16例
为深入了解和探究IPF和PPF患者的最新情况、持续促进诊疗及用药水平的提升,蔻德罕见病中心联合为爱深呼吸IPF关爱中心于2024年共同发起本次调研,通过采取案头研究、患者问卷、患者个案访谈以及专家深度访谈等方法,汇总、分析了国内IPF和PPF患者的最新诊疗及生存状况信息,希望推动相关的患者服务和政策完善,改进患者群体的疾病管理水平与生命质量。
《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及进展性肺纤维化患者诊疗状况及生命质量调研报告2024》分为八个章节,其中报告开始部分阐述了此次调研的背景、我国在IPF和PPF领域的诊疗与保障现状,以及我国患者组织发展情况;报告第三到五章总结了此次调研的患者基本情况、诊断与随访以及治疗用药经历;报告第六到七章分析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的社会融入与照护者的负担,以及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最后报告总结了IPF和PPF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下是本次调研部分发现分享,全部内容请见完整报告。
调研发现,我国IPF和PPF领域的诊疗与保障现状如下:
一、诊疗体系建立
l 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于2002年7月制定了《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201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组织专家制定了《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专家制定了《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PPF方面,国内尚未制定正式的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国内专家针对国际指南更新组织过学术交流和讨论,部分专家也通过学术期刊发表了国际指南的摘译和解读。
l 诊疗网络:2018年12月,中国“间质性肺疾病(ILD)规范化诊疗项目”在北京启动,首批获得中国医师协会认定的7家间质性肺疾病诊疗中心宣布成立。2022 年 2 月,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的支持下,全国呼吸专科联合体ILD 协作组在京正式启动了ILD规范诊疗体系与能力提升建设项目,首批完成了121家单位的评审工作,目前第二批评审和认证工作正在陆续进行。
二、药物可及及保障政策
l 罕见病目录:2018年IPF被列入《第一批罕见病名录》;2023年,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PF-ILD)被列入《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l 医保政策:吡非尼酮于2017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报销,享受常规医保药物的报销待遇。尼达尼布的原研产品于2020年通过国谈进入医保目录,在2020-2022年协议期内享受国谈药的购药通道和报销政策。随着期国产仿制药的陆续上市,新一轮的国谈中原研产品没有续约,2022年尼达尼布从国谈目录转入常规目录。从尼达尼布目前的保障情况来看,IPF的门诊报销在全国除西藏外所有省份已有政策落地,PPF的门诊报销在全国除海南、宁夏、西藏外也已全部落地,报销途径包括特药/单独支付、门慢门特、门诊统筹;IPF/PPF在全国所有省份均可住院报销。
l 药物可及性:患者在使用吡非尼酮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可及性问题:(1)由于当地没有针对性的保障政策,患者门诊处方吡非尼酮无法报销或者只能通过一般的门诊统筹报销,患者费用支出较高、经济负担大;(2)当地医院没有进药,只能院外药店或者其他途径购买。
患者在使用尼达尼布方面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所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包括:(1)医院通道:患者在药品进院、门诊用药等环节可能面临用药阻碍,包括考核限制下药物配备不足、门诊保障水平较低等;(2)药店通道:患者用药面临着处方流转不畅、药店配备不全等问题;(3)其他:医生对报销政策理解不清、疾病确诊名称与医保系统疾病名称不符等问题
三、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基本人口学信息方面,本次定量调研于2024年8月开展,调研共回收了有效问卷213份,包括IPF患者问卷128份和PPF患者问卷85份。在本次调研的IPF和PPF患者中,占据主要比例的均为中老年,51岁及以上患者占本次调研患者总人数的86.4%。在性别方面,IPF患者中男性占多数,约占IPF患者总人数的71.9%;相对而言,PPF患者中女性居多,约占PPF患者总人数的70.6%。
确诊时长方面,大多数IPF和PPF患者能够在1年内获得确诊。然而,仍有部分IPF患者的诊断过程历时1年以上(11.4%),最长达4年4个月。值得注意的是,PPF患者中有15.4%确诊时间超过3年,这一比例高于IPF患者,反映出国内对IPF和PPF的诊断已有一定水平,但是仍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对PPF的诊断。
此外,尽管大部分患者可以在1年内获得确诊,但是半数以上的患者需要转诊2-3家医院才能获得确诊,甚至部分患者需要转诊4家及以上的医院以确诊疾病。在IPF患者和PPF患者中,这一情况相近。
误诊情况方面,IPF患者的误诊经历相对较少,比例为5.5%,但有39.1%的患者反映,在最终确诊前,未获得明确诊断,仅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相比之下,PPF患者的情况更加严峻,最终确诊前未获得明确诊断的比例高达50.6%,且有22.4%的患者经历过误诊,误诊多为普通肺炎。这表明,尽管国内间质性肺病的诊疗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但对于较为罕见的IPF和PPF,诊断仍存在较大挑战。
抗纤维化药物治疗方面,IPF患者目前使用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的使用比例相近,少数患者会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尽管目前吡非尼酮的适应症中并不包含PPF,但是调研结果表明,PPF患者的用药情况与IPF患者类似,两种药物的使用比例差异不大,少数患者也会联合用药。调研中访谈的多位医生表示,这可能出于对患者经济负担或副作用的考虑,从而超适应症用药。
抗纤维化药物的副作用方面,大多数患者在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其中出现明显副作用的情况(副作用非常严重、有一定副作用,对患者身体有明显影响)在IPF和PPF患者中占45.1%和52.5%。在出现副作用的IPF患者中,有45.7%的患者因为副作用而减少了抗纤维化药物的剂量。相比之下,PPF患者中存在更高比例的患者(52.5%)因副作用而降低了用药剂量。这反映出,当前抗纤维化药物的副作用对于患者足量用药的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抗纤维化治疗疗效。
在购药渠道方面,84.5%的IPF患者可以在院内药房或者“双通道”药店购买尼达尼布,但仍有15.5%的患者需要通过院外普通药店购买该药物。与IPF患者相比,PPF患者在院外普通药店购药的比例相对更高(36.7%)。这一现象反映出:
(1)由于存在双通道“最后一公里”的政策落地问题,IPF和PPF患者在使用双通道药店购买尼达尼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PPF患者院外购药比例较高,这提示PPF患者可能面临更多的保障问题,例如部分地区IPF进入了门慢特目录而PPF没有纳入、PPF患者的确诊疾病名称可能与医保系统的疾病名称不一致等问题。而对于吡非尼酮,超半数的IPF患者在院外药店购买,这反映出可能部分地区的医院由于药品供应品种数量限制等因素未采购吡非尼酮,导致当地的IPF患者无法在医院购买药物。而PPF患者在院外药店购买吡非尼酮的比例更高,达到了74.1%,除了前述原因外,这可能也与PPF不属于吡非尼酮的适应症,患者无法通过医保报销,因此更倾向于选择更为方便的购药方式有关。
本次调研探讨了IPF和PPF患者在治疗方面未满足的需求。
对于IPF患者,超过半数反映当前药物疗效不佳且副作用较大(分别为56.6%和56.6%),一些患者还面临门诊费用无法报销或报销比例较低的情况(分别为37.2%和32.7%),部分患者(24.8%)反映医院无药可供,少数患者(8%)则表示当地“双通道”药店没有配备药物。
对于PPF患者,诉求集中在药物(包括吡非尼酮由和尼达尼布)的门诊报销、药物疗效和副作用上(分别为68.9%、62.3%和60.7%)。此外,部分患者还面临医院缺药、门诊报销待遇低以及“双通道”药店未配备药物等问题(分别为32.8%、29.5%和24.6%)。
四、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次调研使用了针对IPF与PPF生命质量的特异化量表L-IPF Impact与L-PF Impact,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的患者自填版本与家属代填版本,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估结果及其社会融入状况。
L-IPF Impact方面
其总分为60,得分越高则代表其生命质量水平越差。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40份有效问卷中,患者的平均得分为42,其中得分大于40的有25人,占回收总数的62.5%。
这一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表明IPF患者群体的病症对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L-PF Impact方面
总分为63分,患者得分越高则表示其生命质量水平越低。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31份有效问卷中,患者的平均得分为48.3,其中得分大于40的有24人,占回收总数的77.4%。
这一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的生命质量已受到明显影响,显示出PPF群体的病症对其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和不便。
EQ-5D方面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IPF患者中,有87.5%的患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沮丧,75.8%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了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不舒服,并有9%的患者面临行动能力上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PPF患者中,有约90%的患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沮丧,且约86%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不舒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约有10%的患者行动能力严重受到影响。
这些数据提示,IPF和PPF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还显著影响了其心理状态。
社会融入方面
由于老年患者居多,在IPF患者中,58.6%患者目前处于离退休状态。但在参与调研的PPF患者中,仅有11.8%的患者从事全职或兼职工作。在疾病对就业的影响方面,IPF患者提及较多的是“不能长时间外出,无法参与工作所需出差及社交活动”(29.5%)及“身体状况不佳,无法负担本职工作”(32.8%)。
与IPF患者近似,PPF患者提及较多的为“不能长时间外出”(35.3%)以及“身体状况不佳,无法负担本职工作”(31.4%)。
照护者负担方面
46.9%的IPF患者需要照护,其中,约有3/5需要长时间的照护,另有约2/5的患者则需要偶尔照护即可,当前照护需求相对较低。有50%的IPF照护者表示受到了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的影响。对PPF患者而言,56.4%需要照护。
其中,约27.1%表示偶尔需要照护,约41.7%大部分时间需要照护,约31.3%则需要全天候的照护服务。约66.7%的PPF照护者表示受到了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的影响。
医疗开支方面
参与此次调研的患者中,96.4%参保了城乡居民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有2.3%的患者为公费医疗,仅有1.4%的患者表示目前没有公立医保。此次参与调研的IPF/PPF患者的年医疗费用均值约为59,017元,其中IPF患者的平均医疗支出为57,878元,而PPF患者为60,759元。综合全部IPF/PPF患者的有效数据,年度医疗费用的平均报销比例为39.6%。
其中,参保类型为城镇职工医保的患者的报销情况(平均为46.3%)显著优于参保类型为城镇居民医保的患者(平均为26.5%);IPF患者报销情况(平均为41.7%)相对优于PPF患者(平均为35.7%)。
经济负担方面
本次调研的患者家庭年均收入为11.0万元;其中,IPF患者家庭年平均收入为12.1万元,而PPF患者家庭年平均收入为9.2万元。32.4%的患者反馈其家庭存在负债情况,其家庭的平均负债为15.2万元,其中的IPF患者家庭平均负债为17.6万元,PPF患者家庭平均负债为12.9万元。结合IPF/PPF患者的年平均医疗开支(59,017元/年)和年非医疗费用开支统计数据,患者家庭的年直接开支在7.7万元左右。
为其家庭年平均收入(11.0万元)的70.2%。该开支水平远远超过WHO关于灾难性医疗支出阈值的定义。
五、政策建议
最后,我们针对上述发现与患者的诉求,提出了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1. 加强IPF/PPF的诊疗能力和体系建设
针对IPF,围绕间质性肺病诊疗中心建设,完善IPF诊疗网络:
(1)加强核心医院,提供诊疗地图;
(2)优化诊疗网络,加强本地化管理。
针对PPF,加强基础工作,推动诊疗能力提升:
(1)编写临床指南,推动规范诊疗;
(2)加强PPF患者的筛查和诊断;
(3)通过MDT优化患者的治疗方案。
2. 优化现有抗纤维化药物的供应和保障
延续和优化现有保障政策:
(1)延续现有的特药保障政策,如双通道、单行支付等,不影响IPF/和PPF患者的现有用药和待遇水平;
(2)优化门特门慢制度,提升患者的报销水平和获得感。
(3)完善住院用药保障,住院期间IPF和PPF患者诊疗应按项目付费,不纳入DRG/DIP考核,确保患者的规范治疗和医疗保障。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问题:
①.加强药品的医院配备;
②.提升报销政策的清晰易懂和可执行性。
3. 鼓励IPF/PPF的新药研发和上市落地
鼓励IPF/PPF的创新药研发:鼓励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针对IPF/PPF的抗纤维化新药研发,纳入我国的临床急需药品目录,通过专门通道进行快速审评审批。
推动IPF/PPF的创新药落地:针对IPF/PPF患者亟需的上市创新药,优先纳入到当年的国谈药目录并推动落地和可及,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改善临床结局和生命质量。
4. 加强规范治疗的患者教育,控制疾病进展,提升生命质量
加强公众科普:以临床专家和社区医院为主,加强对公众尤其是高危人群的科普宣传,提高对IPF/PPF的认识和意识,促使病人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确保新发患者的早诊早治。
加强患者教育:以临床专家和患者组织为主,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临床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长期治疗依从性,了解疾病自我管理和应急处理的主要手段,提升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