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别关注 >人物故事
与DMD抗争的22年: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4/10/22

“现在孩子们还是赶上了好时候,很多年轻的病友家长,脸上不再是绝望。我们相信孩子们总有一天能够站起来、跑起来,有自己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个家庭、四个人,二十多年与罕见病抗争的故事。从王奕杰2岁左右确诊为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开始,奕杰妈妈就选择坚持把这条荆棘丛生的“抗罕之路”走下去——坚定选择激素治疗,不放弃孩子的教育,推动建立患者组织,了解最新治疗方法,寻找生存的机会。

 

一年前,《搏击生命》出版,这本书以患者妹妹王奕涵的视角记录了他们一家与命运搏击的过程——绝望、迷茫、接纳、执着、反击。书中穿插着29篇妈妈语录,分享了他们如何进行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如何直面疾病、战胜自我的历程。接受自己有一个不健康的孩子,这个过程很艰难。奕杰妈妈说,走过了最开始的迷茫期,原本很难的事情已经变成很平常。现在儿子的存在本身就是带给我最大的幸福。

 

2020年,奕杰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甘南州游玩。受访者供图

 

坚持行走到16岁,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奕杰在2岁4个月时确诊杜氏肌营养不良,这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肌病,肌肉组织的损伤导致患儿在8-12岁时丧失独立行走能力,20岁-30岁时有出现呼吸衰竭的风险。到目前为止,临床应用中尚无能够治愈此类疾病的疗法。

 

奕杰父母是第一批坚定选择激素治疗的中国家长,从2008年开始就坚持给孩子使用激素治疗,并深入学习人体穴位和康复拉伸手法,鼓励孩子坚持康复训练,使奕杰坚持行走到16岁,并且保持正常的体态直到22岁。

 

“对于任何一个智力健全、身体不健全的孩子来说,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有着特别的意义。”奕杰妈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其实大多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可以独立上学的,但是国内DMD孩子被拒绝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时有发生,可能只是教学楼那几级台阶,就阻断了孩子的学习生涯。

 

而对奕杰一家来说,学习是终身的事情。被重点中学提前录取,坐上轮椅后高中三年仍坚持在家自学,奕杰以超出家人的期望,顺利进入西安当地的一所大学读书,由于离家近,残障设施齐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奕杰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美好。

 

2023年6月,奕杰在大学教室外。受访者供图

 

坐上轮椅后,奕杰仍然每天使用直立床、电动轮椅进行站立,定期到医院做康复。“原来一直很害怕自己哪天不能走路了,真正到了这一天,反而觉得没什么可怕的,自己还能做很多事情。”奕杰的乐观往往会让人忽略他身体上的残疾,更多地关注到他内心的美好和善良。

 

大龄病友就业的缺口

 

由于医疗和护理条件的改善,DMD患者的生存期普遍有所增加,但让不少病友家庭感到迷茫的是,现在大龄病友的就业仍存在缺口。

 

今年7月,奕杰大学毕业后,通过残联介绍的大学生求职平台求职,但大部分招聘限招轻度肢体三、四级残疾人,要求能基本胜任六个小时以上工作。目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用人单位很少见,且远程居家工作岗位,一般需要有政府或是组织出面联系对接。

 

“这几年他的肌力衰退很明显,已经不能自理。后期还需要昂贵呼吸机、咳痰机生命辅助,专人护理,这些都需要家庭承担。”奕杰妈妈谈到,目前大病友的就业并不局限于DMD患者,所有的重度一、二级残疾的孩子也有就业需求。面对难以满足的就业需求,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对于融入社会也有帮助。

 

2013年,奕杰开始接触围棋,在2021年取得业余围棋四段的证书。“一个人在家呆着的时候,围棋也是他与外界沟通的工具,他未来也希望能够进行围棋教学,在我退休以后说不定还真的能帮他实现这种愿望,我也在支持孩子做公益帮扶,常怀悲悯之心,才能学会感恩。”奕杰妈妈说。

2020年,奕杰参加业余围棋四段比赛。受访者供图

 

等待临床试验的机会

 

罕见病治疗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药物研发。目前已经上市和处于临床试验中的DMD疗法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肌肉萎缩情况,DMD领域仍然缺乏一款真正有效的药物。

 

“在奕涵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保留了脐带血,幻想某一天期待造血干细胞研究对DMD也有突破,不想放弃任何治愈哥哥的可能性。”过去的二十年,奕杰一家无时无刻盼望着医学能有突破,从一个普通患者的角度,他们看到了国内神经病学专家们所做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生物公司带来了DMD研究的好消息,给病友家庭很大的鼓舞。近期奕杰也尝试了无创成体干细胞诱导,这些前沿疗法也在为将来DMD的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面对这种疾病,所有年龄的病友都迫切需要治疗。奕杰已经22岁了,大龄病友身体受累情况明显,还伴有各种并发症,已经基本不具备临床试验的可能性。但奕杰一家仍存着希望,保持孩子身体不变形,等待临床试验的机会。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记者:谷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