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工作坊2 聚焦细胞与动物试验难题,专家解析关键问题
发布时间:2025/11/01

导语

 

2025年7月12-13日,蔻德罕见病中心与瑞鸥公益基金会在杭州联合主办患者社群推动药物研发赋能会暨全国罕见病患者组织网络年会。

 

会议以 “患者社群推动自救式药物研发” 为核心,形式与内容有新突破。围绕药物研发全流程设四大主题分享,邀多领域专家参与,通过四个工作坊促进患者与专家深度交流,旨在解决各阶段核心问题,沉淀经验、形成共识、助力行动。

 

此次赋能会吸引66个疾病的120位代表,含39个患者组织代表。会上特设 “微光博物馆”,参会者的信物成为情感桥梁与对话媒介,传递个体故事的温度与力量。

 

 

蔻德罕见病中心将通过连载发布本次赋能会的相关内容,本篇为系列内容7

 

问:药物试验与神经再生相关疑问

 

i. 基因治疗中的肝毒性如何避免或减轻?

 

ii. 部分药物在细胞层面有效但在人体器官组织中无效,该如何解决?

 

答:专家解答

 

i. 基因治疗肝毒性问题(黄娟):基因治疗的肝毒性主要源于静脉注射时药物在肝脏的大量富集引发免疫反应。目前可通过局部注射(如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鞘内注射、腔内注射)减少肝毒性;若需静脉注射,临床中会使用免疫抑制剂,并通过频繁采血监控肝功能,以降低风险。对于需联合注射(如侧脑室注射 + 静脉注射)的情况,需使用四到五种免疫抑制剂以控制风险。

 

ii. 细胞与人体试验效果差异(林念炜):神经再生不仅需要新神经生长,还需形成复杂神经网络及功能性神经接头,目前尚未有特别成熟的疗法。局部神经修复虽有研究,但尚未进入临床阶段。

 

问:动物模型与临床研究相关疑问

 

i. 在 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阶段,动物模型是否必须为疾病动物模型(如研究中使用普通猴子而非疾病模型猴子是否可行)?

 

ii. 致病机制未研究清楚时,能否开展动物实验(如直接补充缺失的酶或蛋白)?

 

iii. 国外已研究清楚致病机制而国内尚未清楚时,能否直接基于国外成果开展国内的动物实验和基因治疗研究?

 

答:专家解答

 

i. IIT 阶段动物模型要求:国家药监局未要求在临床前研究中必须使用疾病大动物模型,因构建此类模型(如基因编辑猴子)时间成本(需约十年,涉及多代繁殖)和金钱成本极高。此外,FDA 对相关标准的要求相对更低,国内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结果通常可满足国际标准。

 

ii. 致病机制未明时的动物实验:即使致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只要药物能满足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三大要求,即可开展动物实验。“缺什么补什么” 是可行的药物开发思路,无需等待致病机制完全明晰(如中药虽机制不明,但仍可获批上市)。

 

iii. 国外研究成果的应用:未直接针对此问题回应,但结合前述解答,基于国外已明确的机制开展国内研究具有可行性,关键需符合国内监管要求。

 

蔻德罕见病中心&瑞鸥公益基金会将持续关注和参与推动罕见病患者社群推动药物研发这一议题的工作。如您对这一议题有兴趣,希望参与交流、进行项目合作、提供其他支持等,都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请您留下基础信息,我们会及时与您取得联系,共同为罕见病患者社群早日实现有药可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