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4 笔交易超 60 亿美元!上周罕见病赛道爆发
发布时间:2025/10/24

上周(10月13日至10月19日),全球罕见病生物医药领域交易活动保持高位活跃,共披露 4 笔交易,潜在交易总额约 61 亿美元,交易结构以合作研发与药物授权(资产收购)为主,其中包含 2 合作研发项目及 2 药物授权/资产收购交易。诺和诺德、百时美施贵宝、罗氏等跨国药企为交易核心参与主体,重点布局罕见病治疗、AI 药物研发、口服生物药递送技术等前沿领域,推动行业创新资源加速整合。

 

本周潜在交易金额最大的案例来自诺和诺德。10月15日,诺和诺德宣布以21亿美元从Omeros处购买其实验性罕见病药物扎替尼巴特(zaltenibart)的相关权利。

 

zaltenibart 是一种旨在抑制 MASP-3 的抗体,MASP-3 是一种作为补体系统替代途径关键激活剂的蛋白质。补体系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失调已被证明与许多罕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关。Zaltentibart在多个治疗领域和适应症中具有应用潜力,包括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肾脏疾病(如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C3肾小球病和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以及其他免疫和补体驱动性疾病。

 

诺和诺德计划启动zaltentibart治疗PNH的全球三期项目,并探索在一系列其他罕见血液及肾脏疾病领域的进一步开发。这是诺和诺德近期管线调整后,强化罕见病领域布局的举措之一。

 

其他交易包括:

 

1.百时美施贵宝与 insitro 延续 AI 合作,攻坚 ALS 治疗(10 月 14 日)

 

百时美施贵宝(BMS)与生物科技公司 insitro 宣布,在 2020 年合作协议基础上深化合作,双方将依托 insitro 自主研发的 AI 药物发现平台 ChemML,推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新型小分子药物开发。该平台通过定量自适应文库(QAL)生成数十亿条药物靶标结合及选择性数据,结合 “设计 - 合成 - 测试” AI 驱动闭环流程,可显著提升靶点转化效率。本次合作聚焦临床前阶段的新型 ALS 靶点,交易总额最高可超 20.2 亿美元,旨在突破当前 ALS 治疗领域研发周期长、靶点有效性不足的行业痛点。

 

2. BioCryst 收购 Astria,强化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治疗管线(10 月 14 日)

 

同日,BioCryst Pharmaceuticals 与 Astria Therapeutics 达成最终收购协议,BioCryst 将以 “现金 + 股票” 组合方式,按每股 13 美元收购 Astria 全部股权。该交易隐含股权总价值约 9.2 亿美元,企业价值约 7 亿美元,已获双方董事会一致批准,预计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交割。

 

本次收购核心标的为 Astria 在研药物 Navenibart—— 一款长效注射用血浆激肽释放酶抑制剂单抗,用于预防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发作。该药物可优化现有 HAE 注射治疗方案的给药频率,目前处于 Ⅲ 期临床开发阶段,关键 Ⅲ 期临床数据预计 2027 年公布,若成功上市将填补 HAE 长效预防治疗的市场空白。

 

3. Rani 与罗氏中外制药合作开发口服生物药,针对口服递送技术(10 月 17 日)

 

Rani Therapeutics与罗氏控股的中外制药达成超10亿美元合作,基于口服递送平台RaniPill开发罕见病抗体口服制剂,替代传统注射方案。同时,Rani Therapeutics 同步获得 6030 万美元私募股权融资,资金将用于口服递送技术的进一步研发及合作项目的临床推进,助力解决生物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给药不便的行业难题。

 

这些交易不仅为跨国药企拓展了罕见病治疗管线,也为生物科技公司的技术转化提供了资金与资源支持 —— 如 Rani Therapeutics 通过合作与融资双轮驱动,推动口服递送技术落地;BioCryst 通过收购快速补全 HAE 长效治疗布局。长远来看,此类交易将进一步推动全球罕见病药物研发效率提升,加速新型治疗方案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同时也为生物医药行业构建 “技术 - 资本 - 临床” 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