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活动
他们的艺术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发布时间:2019/12/22

我听不见,但我渴望去剧场看一场戏剧;我看不见,但我梦想着在电影院感受一次观影……对于身体有残疾的这群特别的人,他们的艺术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前不久,《短打莎士比亚》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与往常演出不同的是,来观看这场戏剧的观众中,就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虽然听不到,但通过“无声戏剧公益活动”,在手语翻译员的帮助下,与其他观众一起走进了戏剧世界。如何更好满足残疾人的文化生活需求?“无声戏剧”“光明影院”……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犹如特别的文化礼物,正在成为打开残疾人艺术体验之门的钥匙。

打开残障人士艺术体验之门

上海大剧院戏剧《和鸡一起活》演出后演员和观众学习手语。资料图片

  新形式深度体验戏剧艺术魅力

  喜剧《短打莎士比亚》是大麦网今年推出的“繁花公益计划——无声戏剧公益活动”之一。这样特别的场景,还出现在几天前杭州新天地太阳剧场的马戏《X绮幻之境》、上海大剧院的戏剧《和鸡一起活》现场。

  记者在剧场看到,为了保证听力障碍观众能够更方便地观看、理解剧目,主办方专门设置了手语翻译区,专业的手语翻译员辅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剧情,实现无障碍观演。与此同时,现场还设有互动装置,让更多人关注无声戏剧。在演出结束后,还设有“手说再见”的环节,由剧目主演邀请有听力障碍的嘉宾上台,用手语与观众互动,与大家交流戏剧的艺术魅力。

  “‘无声戏剧公益活动’面向社会中的听力障碍人士,邀请他们和家人一起走进剧场,通过手语翻译等方法,让听力障碍人士也能享受现场观剧的体验,满足他们对观看演出的需求,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大麦网负责人常扬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副研究员邓文卿指出,“‘无声戏剧公益活动’有特别的人文关怀,不仅以艺术为载体打破单一的‘关爱残障人士’价值输出观念,更用‘公益+戏剧’新形式让残障人士深度体验戏剧艺术魅力,充盈精神世界”。

  实际上,作为联合发起方之一的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近年来一直以践行社会公益与艺术普及为宗旨,针对打工子弟、听障、自闭症、罕见病等群体举办剧院参观、公共展演、主题工作坊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体验帮助特殊群体参与和享受艺术生活。

  近年来,“无声戏剧公益活动”联合众多公益组织和剧院,汇聚爱心力量,让听力障碍人士走进剧场。不仅如此,“繁花公益计划”也将成为常态之举,以每年一场公益活动的形式持续落地,关注社会特殊群体的精神需求。常扬表示:“社会特殊群体对文化艺术的渴求不容忽视,我们此次在全国三座城市的剧院举行‘无声戏剧公益活动’,选取了肢体语言丰富、台词较少的剧目,并安排手语翻译配合戏剧呈现,就是希望让他们也能深度沉浸于戏剧的魅力之中,用艺术点亮他们精神世界的火光。”

  无障碍电影让视障人士走进影院

  今年5月19日,是第29个全国助残日。这天,来自全国的200余名视障人士在北京市朝阳剧场一起欣赏了由“光明影院”项目团队制作的无障碍电影《流浪地球》。伴随着志愿者的释读,视障朋友们进入到一个色彩斑斓的电影世界。影院的光,打在他们兴奋的脸上。

  一位视障人士在“观”影结束后感慨地说:“我们以前看电影只能听到对白,但是通过志愿者的讲解,能完整地知道电影讲的故事,能完整地理解一部片子,也就达到看电影的目的了。”

  据统计,目前中国共有1700多万视障人群,相当于每80多人就有1位视障人士。帮助视障人士“看电影”,这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体验,也是许多视障人士的梦想,而“光明影院”项目的师生志愿者们却让梦想变为现实。

  据介绍,从2018年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光明影院”项目团队每年制作104部无障碍电影,使视障人群每周可以选择两部无障碍电影观看。中国传媒大学教师赵希婧告诉记者,“无障碍电影不会改变电影时长、内容、结构。它是在电影声音空白的地方,将画面或者人物的内心活动描述出来,让视障观众了解剧情发展,去想象自己的光影世界”。

  两年来,“光明影院”在全国范围开展公益放映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图书馆、电影院、电影节,惠及中国1700多万视障人群。对很多视障人士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完整欣赏一部电影,他们终于有机会平等地参与文化生活、享受文化成果。

  放眼全球,无障碍传播已成为世界潮流,体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导演贾樟柯受“光明影院”项目启发,建议国家为无障碍电影立法、建设无障碍电影标准、减少对于无障碍电影的版权限制、完善电影院的无障碍观影设施,号召社会各界支持无障碍电影,通过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提高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

  努力保障残疾人文化权利

  在中国,约有8500万残障人士。近年来,针对残障人士的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愈发完善,让残障人士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在社会积极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残障人士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慢慢进入大众视线。让每个人都公平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行动中。

  2011年至2018年,中央财政投入近1200万元,在城市社区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项目,为社区设立“残疾人书架”,配备文化活动用品;实施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支持中西部和农村地区10万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每年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

  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均载入残疾人文化服务项目,将残疾人文化事业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国残联连续多年在全国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2018年120余万残疾人参与该活动。辽宁省图书馆文化志愿者为盲人服务的“对面朗读”,自2003年开办以来,已举办1000多期……

  人们欣喜地看到,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正如常扬所说:“文化艺术的道路应该一路繁花,不见荆棘。我们希望通过有规模、成体系的公益活动为特殊群体开辟出感受艺术魅力的畅通大道,让艺术之花在他们心中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