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神经电生理】肯尼迪病患者60例神经电生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24

摘要


目的


对肯尼迪病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了解其神经功能状况。


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60例肯尼迪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单纯肯尼迪病组29例、肯尼迪病合并糖尿病组31例)及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分别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体感诱发电位(SEP)、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及三重刺激技术(TST)检测。采用t检验分别对组内及组间神经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波幅、SEP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CHEP起始峰潜伏期等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与正常值比较,肯尼迪病组患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明显降低[正中神经(0.7±0.4)μV,尺神经(0.8±0.3)μV,腓肠神经(1.8±0.1)μV,波幅下降30%~80%],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波幅低于腓肠神经(t=2.43,P=0.010;t=2.40,P=0.010);SEP和CHEP的周围段异常(潜伏期延长115%~130%),SEP中枢段异常(潜伏期延长104%~115%),17例TST结果异常(TST测试/TST对照波幅比下降40%~60%)。DPN组患者SN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2.9±0.5)μV,尺神经(2.6±0.6)μV,腓肠神经(1.6±0.2)μV,波幅下降30%~50%],腓肠神经波幅低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t=2.52,P=0.006;t=2.47,P=0.007),SEP和CHEP周围段受累(潜伏期延长75%~112%),中枢段正常。与DPN组比较,肯尼迪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上肢SNAP波幅降低[正中神经(0.7±0.3)μV,t=3.18,P=0.001;尺神经(0.8±0.4)μV,t=3.20,P=0.001]。

结论


肯尼迪病患者感觉神经大、小纤维均受累,深感觉通路中枢段异常;除前角细胞受累外,锥体束功能可能受损。


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是由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导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传统上被认为是成年起病的良性运动神经元病,以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为主[1]。近年来发现其锥体束、感觉神经亦可受累,同时肯尼迪病患者可并发糖尿病,继发周围神经损害,使得神经受损症状多样化[2, 3]。我们就近年诊治的肯尼迪病患者进行总结。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肯尼迪病患者。肯尼迪病患者纳入标准:基因检测确诊,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均>37[1];排除标准:合并明显的颈椎病、脑血管疾病等。其中肯尼迪病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45.2±3.2)岁,病程1.0~7.5年。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无力,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根据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的有无,再将其分为两组:肯尼迪病组29例,年龄(40.2±2.7)岁,病程1.0~2.5年;肯尼迪病-糖尿病组31例,年龄(47.6±3.5)岁,病程2.3~7.5年。


同期收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46.1±2.2)岁,病程3.2~7.5年,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等,符合DPN诊断[4, 5]。


全部入组患者均无起搏器、癫痫以及金属植入等,均可配合检查。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4)医伦审第(110-2)号],所有受试者了解该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方法


记录各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体格检查结果及电生理表现。


1.常规检测:应用Keypoint肌电图仪(Medtronic公司,美国),于安静、室温25 ℃下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1)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神经传导:刺激电极:感觉神经为环状电极(顺向法),运动神经为鞍状电极,记录电极均为表面电极。参数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2)延髓、颈、胸、腰骶4区肌肉肌电图。检测内容:静息状态下自发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大力收缩时募集相。(3)体感诱发电位(soma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刺激部位上肢为正中神经,下肢为胫神经。记录部位上肢为Erb点、C7及头顶C′3或C′4,下肢为腘窝、T12及Cz点。叠加200次,至少重复1次。正常值参照我院正常值范围[6, 7]。


2.痛觉诱发电位:采用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ontact heat evoked potential,CHEP)检查方法。应用Pathway疼痛和感觉评估系统(Medoc公司,美国)。圆形刺激器直径27 mm(面积573 mm2),加热速度70 ℃/s。从基线开始(适应温度32 ℃),应用54.5 ℃单个脉冲刺激,刺激间隔10 s,连续刺激3次。刺激部位为手背、前臂的掌侧面、C7水平、T12水平以及胫前下1/3的皮肤。记录电极按照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置于Cz。结果判断标准参照我们已发表的正常值[6, 7]。


3.三重刺激技术(triple stimulation technique,TST):受试者取仰卧位,分别于腕部、Erb点、运动皮质刺激,小指展肌记录。先后采用2个连续的对冲(皮质-腕、腕-Erb点或Erb点-腕、腕-Erb点)。计算TST测试/TST对照波幅比。TST测试/TST对照波幅比≥90%为正常[8]。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数据分析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组间数据分析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肯尼迪病组所测肌肉肌电图均示急慢性神经源性改变;MCV、CMAP波幅正常;SCV正常,SNAP波幅明显降低(表1,2)。肯尼迪病-糖尿病组除上述改变外,还存在下肢腓肠神经SCV减慢。DPN组表现为感觉神经SNAP波幅下降,SCV减慢(表1,2);MCV轻度减慢。



肯尼迪病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SNAP波幅低于腓肠神经,DPN组中腓肠神经SNAP波幅低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肯尼迪病组与肯尼迪病-糖尿病组比较,腓肠神经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肯尼迪病-糖尿病组与DPN组比较,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肢SCV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肯尼迪病组患者SEP和CHEP的周围段潜伏期均延长,波形差,SEP中枢段延长,CHEP中枢段正常(表3,4);DPN组患者SEP和CHEP的周围段潜伏期均延长,波形差,中枢段均正常(表3,4)。



TST检测:17例肯尼迪病患者异常(波幅比下降40%~60%),其中10例腱反射亢进(3例病理征阳性)。


讨论


肯尼迪病多以中年男性起病,以进行性肌无力、萎缩和真性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神经[1, 2, 3]。


本组共纳入肯尼迪病患者60例,其肌电图呈广泛神经源性改变,17例TST结果异常(10例有锥体束损害体征),表明除下运动神经元受累外,锥体束也可能受损。四肢SNAP波幅降低,CHEP周围段潜伏期延长,SEP周围段和中枢段潜伏期均延长,表明肢体感觉神经大、小纤维均受累。这与文献报道一致[1,7,9, 10, 11, 12, 13, 14, 15]。


肯尼迪病组患者SNAP波幅降低,且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波幅低于腓肠神经,为非长度依赖性,提示感觉神经元受损,即背根神经节受累[3,12]。SEP和CHEP周围段潜伏期延长分别提示假单极神经细胞——背根神经节周围支中的有髓纤维和无髓纤维受累;SEP中枢段潜伏期延长提示薄楔束(背根神经节的中央支)功能异常;CHEP中枢段正常,是因为受累的背根神经节中央支进入脊髓交换神经元,脊髓固有核发出的正常二级纤维参与脊丘束的组成,故中枢段潜伏期不受累。


本研究中的DPN组SNAP波幅下降,腓肠神经波幅低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提示长度依赖性受损;SEP和CHEP周围段潜伏期延长,中枢段正常,提示损害为周围神经远端,背根神经节及其中央支功能相对正常。SCV下降可能与其糖尿病病程较长有关,此时周围神

本组中的肯尼迪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SNAP波幅下降,且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波幅低于腓肠神经,下肢SCV减慢;SEP和CHEP周围段均异常,SEP中枢段异常,CHEP中枢段正常。这组患者综合了肯尼迪病组及DPN组的神经电生理的特点,且更接近肯尼迪病组,表明背根神经节受累的影响更大一些,感觉神经顺行性受损,故SCV受影响较晚。


肢体感觉非长度依赖性、广泛受累的特点支持受损的部位是感觉神经元即背根神经节,而AR基因第一外显子CAG序列重复突变是肯尼迪病的致病原因,其在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的表达,支持感觉受累是肯尼迪病的原发表现[2, 3,13]。背根神经节为假单极神经元,病变时可同时累及其周围支和中央支,因此其轴索损害自近端向远端进展,为顺行性[1,14, 15, 16]。


本组中的肯尼迪病-糖尿病组下肢SCV减慢,可能与DPN有关:DPN多为轴索变性,为逆行性、长度依赖性,可继发脱髓鞘,一般下肢先受累[4]。


综上所述,肯尼迪病是一种累及运动神经系统和感觉神经系统的疾病,且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均可受累[12, 13],可以与传统的运动神经元病相鉴别。


文章来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3,56(8) : 871-875

作者:陈君逸 徐迎胜 张朔 樊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