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年治疗费用高达225万元,首个罕见病药企将上市:研发投入超3.8亿,两年半亏损14亿
发布时间:2021/11/22

如果在2012年提起「罕见病」,恐怕大多数人都要问上一句,「是什么?」


当时,国内的罕见病事业刚刚起步。


2010年,首次有了学术意义上的中国罕见病定义;


2011年,罕见病患者组织首次发起「中国罕见病组织发展网络」;


2012年,首个专注罕见病及罕见肿瘤创新药研发的中国创新药企成立;


时隔九年,再谈罕见病,从行业到市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637552817697036353.jpg



2021年11月17日,罕见病生物制药公司北海康成通过港交所聆讯,择日将正式启动招股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020年8月参投北海康成D+轮时,黄浦江资本创始合伙人赵博文曾称:「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罕见病领域第一大创新药公司」


此次上市后,意味着中国迎来首个专注罕见病赛道的上市公司。


蔲德罕见病中心主任黄如方对健康界表示:「专注于罕见病的公司,能够被资本市场认可,这是对于罕见病和孤儿药产业的重大利好。」


据了解,目前专注于罕见病药品研发的中国企业还有曙方医药、琅钰集团、信念医药等。


跨国药企中,包括赛诺菲、武田、诺华、辉瑞、阿斯利康、强生等。


(戳链接,看跨国药企的中国罕见病布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罕见病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1351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383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0%。


中国罕见病药物复合年增长率远超全球,将达到34.5%。预计由2020年的1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59亿美元。


1637552939805052294.jpg



丰富在研管线,撑起商业想象力


创新药企的管线开发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地位。


北海康成针对罕见病和罕见肿瘤的13个药物管线组合,是面向资本市场的重要竞争力。


北海康成给自己的定位是「立足中国、专注于罕见疾病的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在药物管线选择上,把握了「罕见疾病」和「罕见肿瘤」两个方向,并创新性地率先布局「基因疗法」这一前沿医疗技术。


(根据《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罕见肿瘤不算罕见病。)


目前,北海康成已有3款药物成功上市。分别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康普舒,用于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强化辅助治疗的奈拉替尼,以及中国首个黏多糖贮积症(又称粘宝宝)Ⅱ型酶替代疗法药物海芮思。


在研管线中,北海康成用于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GBM)的CAN008是其核心产品。


根据相关研究,2020年,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人数已达54700例,预计2025年近6万例,并于2030年达到64400例。按照现有年治疗费用10万元-30万元不等估算,其药品市场将高达1200亿元。


CAN008已于2018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完成了I期临床。此前有报道称,北海康成计划于2021年下半年在中国内地完成II期临床试验的首例患者给药。如若顺利上市,将为公司带来重大利好。



1637553010241084941.jpg

图由Pixabay提供


在罕见病领域,北海康成有七种生物制剂和小分子产品和候选产品。除了已经上市、用于治疗粘宝宝的海芮思外,还有用于治疗多种胆汁淤积性肝病 (PFIC)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戈谢病、X-连锁低磷酸盐血症(XLH)、法布雷病、A型血友病在内的多条产品管线。


此外北海康成还有2款利用腺相关病毒(AAV)sL65衣壳的基因治疗疗法,分别用于治疗法布雷病和庞贝病。


两年半亏损14亿


首个罕见病药品商业化历时近一年


多管线组合加之有产品成功上市,使北海康成在资本市场极具议价能力。仅2020年,通过D轮和E轮融资,北海康成就获得了累计1.41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但是,罕见病和罕见肿瘤药物和普药的售卖逻辑不同。对高值药品而言,上市只是第一步,盈利能力实际取决于支付能力。


根据北海康成聆讯后资料集(即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即2019年、2020年、2021年前六个月)公司亏损分别为2.17675亿、8.46亿、3.44亿元人民币。过去两年半的时间内,累计亏损高达14.07亿元。


对此,招股书称亏损主要原因在于「发项目产生的成本、 行政开支及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平值亏损导致。」


招股书认为,「预计短期内将继续亏损。」


1637553096162086553.jpg

图由Pixabay提供


罕见药品商业化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患者少,且支付能力不足。所以在诸多罕见病业内人士看来,药品上市后能否找到为之买单的患者群体,才是关键。


某跨国药企罕见病负责人告诉健康界,其负责的一款超罕药物(指罕见病患者人群极少,通常药品价格昂贵)全国只有96个病人。「我平均每诊断一个患者,就要花10万块。」该人士称。


由于患者人群少,大多医院通常不具备诊断能力。为了找到患者、服务患者,药企既要要给临床医生介绍疾病诊断和用药经验,甚至还要为患者提供免费的检查检验方式。


「比如戈谢病,全国只有4家医院具备检验检测能力。我们只能跟医生沟通,看到类似症状的患者,联系我们帮忙做检测。」上述人士解释。


据了解,虽然已经成功引进了3款上市药品,但北海康成的商业化之路不算顺畅。


2021年,2020年上市的奈拉替尼,被曝出原授权公司Puma中止了和北海康成的合作,收回其在大中华地区的商业化权而告终。现在北海康成仅拥有奈拉替尼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市场的商业化权。


备受关注的罕见病用药海芮思,则是在2020年9月获批后,直到2021年5月才真正开始商业化应用,历时8个月。


网传海芮思药品售价高达225万,实际销售效果或许还需进一步观察。


建设销售网络


罕见病药企商业化的必经路


罕见病药品商业化,是和医生、患者、第三方付款人及医学界其他各方的市场认可度息息相关的。


这很考验罕见病药企建设销售网络的能力。根据北海康成招股书计算,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约为34.1%、42.8%、43.9%。


和创新药企相比,这一销售费用占比尚不算高。这可能是北海康成上市产品不多有关。


不过未来北海康成的销售支出或将大幅增加。


招股书称,未来五年要扩展超过300人以上的商业化团队:「 包含市场与销售、医学事务和患者权益,以及服务三大主要职能,旨在执行发展KOL的医学项目、提高社会疾病认知及探索有助于药物开发的行业见解。」


这也是现今大量罕见病药企的布局方向。琅钰集团先后成立了「琅嬅医药」和「子昂健康」两个子品牌,前者专注做「药」,是罕见病药物研发和商业化的平台;后者专注「服务」,给患者和家庭提供医疗解决方案。


曙方医药也在2021年和医疗服务平台「左手医生」签订了战略合作,以提升罕见病诊疗能力和治疗体验。


2019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牵头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络开始建立。2021年,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药企开始谈「生态圈」的价值。


在政策和市场双利好的情况下,北海康成的上市恰逢其时。只是,面对罕见病商业化过程中的痛点,北海康成能否坐稳「第一股」的势头?还需待时间的检验。